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国际交流】“引导·引领·影响”——记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走进学院系列活动(二)
2020-12-09 10:42  

“处于疫情当下的国际交流工作如何开展?”是学校国际交流工作领域这一年来一直思考的核心问题,面对“出不去”、“引进难”的困境,“修内功”就成为国际交流工作的重心。本学年国际处提出“提升学校国际化氛围,增强国际化品牌效应”,这一工作目标,不断研究和探索,通过与书院和学院的合作,围绕工作目标形成了“书院·国际”系列,“国际交流品牌项目宣讲团”进书院、进学院等一系列活动。

本月初,国际处组建了由国际处全体教师组成的第二支“宣讲团”,国际处教师“宣讲团”主要面向学校各部门教师团队开展宣讲,“宣讲团”分别于11月27日,12月3日和12月4日走进了大数据与软件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和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三所学院,向学院学生工作团队的老师们介绍了我校国际化发展的情况和国际交流项目,一方面让老师们清楚地了解我校国际化发展的情况和国际交流项目的概况,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老师们能更好地为学生们做好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此轮宣讲的首站是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毛敏副处长介绍到,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国际交流选拔工作暂时无法正常开展,但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并没有停滞,利用这一“空窗期”,国际处将通过两条路径——“进书院”和“进学院”,开展交流与宣传,从而推动学校国际化品牌的影响力。此外,毛敏副处长还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各个项目的概况、申请条件、申请方法、选拔流程和资助政策等。让老师们对我校国际交流项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也能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为疫情结束后的出国交流进行准备。

第二站来到了艺术传媒学院,除了项目介绍外,毛敏副处长还鼓励各位老师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交流项目中来,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眼界,也可以更好地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艺术传媒学院李克伟副院长就曾参加过学校德国F+U暑期游学项目,李院长还向大家分享了他当时在德国交流的经历和感受。最后,毛敏副处长强调,学生们不仅可以在专业年级会上通过“国际交流品牌项目宣讲团”的分享了解学校国际交流项目,还可以通过书院的“朋辈计划”平台深度去了解和学习。

宣讲第三站来到了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通过项目介绍,激发了学工团队老师们想要出国看看的欲望,毛敏副处长通过两个毕业生求职的实例,让老师们感受到去发掘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各类平台锻炼,特别是学生们能在大学期间拥有一段出国交流的经历,也许这就成为了他们以后求职的一块“敲门砖”。最后,通过提问和解答环节,加深了本次宣讲的印象和交流的意义。

国际处“国际交流品牌项目宣讲团”已分别通过融入各书院“朋辈计划”和学院主题年级会平台开展了项目宣讲活动,并收到了很好的反馈。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旨在为我校“在地国际化”服务,所谓“在地国际化”,这一概念是由瑞典马尔默大学主管国际事务的副校长本特·尼尔森(Bengt Nilsson)在1999年的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简称EAIE)春季论坛上提出,是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其目标是“通过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时期有机会接受国际理念与跨境文化的影响来提升自身能力和资格,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化世界的需求”。学校的国际化系列活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理念,在全球处于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在地国际化”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和可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国际处将会以更多元的方式将国际化元素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提升学校国际化氛围,增强国际化品牌影响力而不断努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


关闭窗口